腹腔穿刺术是一种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直接从腹前壁刺入腹膜腔抽取腹腔积液的医疗技术,旨在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一操作过程既需要精确的技术,也需要严格的医疗规范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以下将详细介绍腹腔穿刺的操作过程。
一、术前准备
患者信息核对:首先,医生需要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基本信息,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患者教育与安抚: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可能的风险和需配合的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特殊患者处理:对于有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提前进行血小板或新鲜血浆的输注,纠正后再行穿刺。
术前准备:患者需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体位,如坐位、半坐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二、物品准备
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5ml及50ml注射器、治疗盘、2%利多卡因、0.5%碘伏、棉签或无菌棉球、纱布、胶带、皮尺、腹带、标本容器等,确保所有物品均处于无菌状态。
三、操作过程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右1~2cm处。
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
侧卧位穿刺点: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
消毒与铺巾:以穿刺点为圆心,用碘伏由内向外环形擦拭,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cm,共消毒2遍。之后铺好孔巾,注意无菌原则。
局部麻醉:使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先打一个皮丘再垂直进针,自皮肤至腹膜壁层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
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感到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此时可抽取或引流腹水。
四、注意事项
进针速度: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腹腔积液中的乙状结肠、空肠和回肠。
放液速度与量:大量放腹腔积液时,速度不宜过快,量也不宜过大。初次放腹腔积液者,一般不要超过3000mL,并在2小时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出。
患者沟通:穿刺过程中随时与患者沟通,若患者出现气短、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五、术后处理
术后需观察患者的表现,注意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大量放液后的患者,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而引起休克。
腹腔穿刺术虽然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其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较高。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共同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