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作为临床中常用的诊疗手段,对于诊断腹腔疾病、缓解腹腔积液等症状具有重要意义。而一次性腹腔穿刺包(以下简称“穿刺包”)作为该操作的核心工具,其规范、正确的使用对于确保手术成功与患者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揭秘一次性腹腔穿刺包的操作步骤,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准备阶段
1. 患者准备
核对信息:首先,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解释与沟通: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以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确保患者已经排空尿液,避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体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调整体位。
2. 环境与物品准备
环境准备:确保手术环境清洁、无菌,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物品准备:检查穿刺包内物品是否齐全且完好无损,包括穿刺针、引流管、注射器、消毒液、无菌纱布、引流袋等,并确保所有器械均处于有效期内。
3. 医护人员准备
穿戴防护用品:医护人员需穿戴整洁的手术衣帽,佩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每一步操作。
二、消毒与铺巾
1. 消毒
使用碘伏或酒精棉球在穿刺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通常消毒范围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至少15cm的圆圈。消毒3次,待消毒液风干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2. 铺巾
将有孔洞的无菌巾铺在腹部,孔洞放在穿刺中心,确保穿刺部位的无菌状态。
三、穿刺操作
1. 穿刺针准备
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确保穿刺针的完好性。
2. 麻醉
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在穿刺点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从皮肤至腹膜逐层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3. 穿刺
医生戴上无菌手套,手持穿刺针,在穿刺点处以适当的角度和力度进行穿刺。通常,穿刺针与腹壁成30°~45°角进入,以减少对腹腔内脏器的损伤。
在穿刺过程中,应保持稳定的手势和适当的力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或血管。一旦穿刺成功,会出现落空感,并可见腹水流出。
4. 引流
穿刺成功后,将引流管插入腹腔,并固定好位置。对于需要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滑脱或扭曲。
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术后处理
1. 拔针与包扎
抽取完毕或完成引流后,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
消毒穿刺点,局部覆盖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若放液量较大,应以多头腹带加压包扎腹部。
2. 患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嘱咐患者平卧1~2小时,尽量保持穿刺点向上,以促进伤口愈合。
3. 废弃物处理
使用完毕的腹腔穿刺包及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五、总结与注意事项
一次性腹腔穿刺包作为腹腔穿刺术的重要辅助工具,其规范、正确的使用对于确保手术成功与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规范操作流程、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同时,还需加强术后护理与观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等,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穿刺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避免过度放液,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毫升,以防止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禁忌症患者如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等应避免穿刺。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一次性腹腔穿刺包的安全、有效使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