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旨在保持穿刺点部位皮肤的清洁,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并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功能。以下是详细的更换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物品准备
在开始操作之前,需要准备以下物品:
快速手消毒液
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包(包含75%酒精棉棒、碘伏大棉棒、无菌手套、透明贴膜、胶带、酒精棉片、无菌纱布、无菌巾等)
卷尺
胶布
可来福接头(或肝素帽)
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
4ml肝素盐水(用10ml注射器抽取)
二、操作流程
洗手并备齐用物:
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彻底清洁双手。
检查并准备好所有需要的物品。
评估穿刺点和周围皮肤:
评估穿刺点和周围皮肤以及导管位置。
询问患者感受,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状态。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将一次性治疗巾置于肘下,暴露穿刺部位。
测量上臂围并记录:
在穿刺点上10cm处测量上臂围,核对原资料并记录。
揭去原有敷料:
由下向上揭开原有胶布及透明敷贴,避免带出导管。
检查导管外露部分长度并记录,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疼痛等异常情况。
消毒手并打开换药包:
消毒双手,打开换药包,肘下垫无菌巾。
戴手套并消毒皮肤:
戴无菌手套,用酒精棉棒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避开穿刺点和导管),螺旋式三遍(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
同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棉签螺旋消毒三遍,并在穿刺点稍作停留。消毒范围为上下直径20cm,左右至臂缘。
最后从穿刺点消毒到正压接头之间的导管(按上面-下面-上面方式共消三遍)。
贴膜并固定导管:
将体外导管自然弯曲于手臂上,贴上透明贴膜,确保穿刺点位于膜的中心处。
用胶带1固定连接器,无张力法覆盖贴膜。
用胶带2蝶形交叉固定连接器,用胶带3覆盖贴膜与胶带2连接处。
在贴膜上注明更换者姓名和日期。
更换肝素帽并封管:
用无菌纱布取下原有肝素帽,用75%酒精纱布擦拭消毒连接器。
更换新的肝素帽,用5毫升肝素水封管。
核对并记录:
再次核对导管的刻度,检查有无移位、脱出。
妥善固定导管,脱下手套。
记录操作过程和患者反应。
三、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体外导管需完全覆盖在透明敷贴下面,敷贴边缘不得直接贴于导管上,防止撕破导管和感染。
不能用酒精消毒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消毒导管时要固定穿刺点处导管,防止导管拽出。
保持导管稳定性:
将体外导管自然弯曲,以减轻导管张力,避免导管移位。
定期评估导管功能,每次使用前检查有无回血和输液速度变化。
定期更换敷料:
穿刺后24小时更换第一次敷料,以后每4-7天更换一次敷料。
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压痛等异常情况。
冲管和封管:
每次静脉给药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管内形成凝血栓。
使用后应正确封管,采用稀释的肝素液及肝素帽封管,防止血液回流引起堵塞。
密切观察患者: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的更换过程安全、有效,从而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