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紧急情况时。
以下是对这种医疗设备的详细介绍:
一、结构特点
三腔设计:该胃管具有三个独立的腔道,分别用于胃腔引流、胃气囊充气压迫和食管气囊充气压迫。
双囊结构:胃管末端配备有胃气囊和食管气囊,通过充气可以实现对胃底和食管下段的双重压迫,从而达到止血效果。
材质安全:通常由医用级硅橡胶或乳胶制成,确保柔软、无毒且耐腐蚀,减少对患者的不适和刺激。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经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难以控制的出血患者。
手术后、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术后再出血,且一般止血治疗无效者。
不具备紧急手术或内镜下行硬化剂注射、套扎术条件的患者,或内镜下紧急止血操作失败者。
三、使用方法
术前准备:
了解并熟悉病人情况,与病人或家属沟通,解释操作的意义、过程及风险。
检查患者鼻腔,选择鼻腔较大侧插管,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及分泌物。
准备所需器械,包括三腔双囊胃管、50ml注射器、止血钳、治疗盘、无菌纱布、液体石蜡、0.5kg重沙袋(或盐水瓶)、血压表、绷带、宽胶布等。
操作步骤:
洗手、戴口罩和帽子,检查三腔双囊胃管气囊是否松脱、漏气,充气后膨胀是否均匀,以及各腔道是否通畅。
抽尽双囊内气体,将胃管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
将胃管从患者鼻腔送入,达咽部时嘱患者吞咽,使胃管顺利送入至预定深度。
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使其充气并压迫胃底部,然后用止血钳夹闭此管腔。
如需进一步压迫止血,再向食管气囊内注入空气,使其充气并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
定时由胃管内抽吸胃内容物,以观察出血情况,并可进行鼻饲和有关治疗。
术后监护:
严密观察气囊有无漏气和滑出,定时测定囊内压力,确保压迫效果。
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如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应立即解除牵引并抽出囊内气体。
置管期间,患者应侧卧或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吐出唾液和排出咽喉部的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
拔管操作:
出血停止24小时后,先取下牵引沙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
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嘱患者口服液体石蜡后拔管。
四、注意事项
置管时操作宜缓慢、轻柔,避免造成咽腔及食道撕裂伤。
囊内压力不足和牵引不当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因此应定期检查和调整囊内压力。
三腔双囊胃管一般放置不超过3~5天,以免食管和胃黏膜因受压过久而发生缺血、溃烂、坏死和穿孔。
拔管后应继续禁食观察,然后逐步由流食、半流食过渡到软食。
综上所述,一次性使用三腔双囊胃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医疗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止血和营养支持。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