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双囊胃管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压迫止血,同时也适用于需要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或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其独特的三腔设计使得胃管既能进行胃肠减压,又能同时提供营养支持和压迫止血的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三腔双囊胃管的使用方法。
一、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情况:
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用药情况。
讲解三腔双囊胃管的使用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取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插管操作。
检查患者的鼻腔,确保无鼻息肉、鼻甲肥厚和鼻中隔偏曲等障碍。
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及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
器械准备:
准备三腔双囊胃管、50ml注射器、止血钳、治疗盘、无菌纱布、液体石蜡、0.5KG重沙袋(或盐水瓶)、血压表、绷带、宽胶布等。
二、操作步骤
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洗手,并戴上口罩和帽子,确保无菌操作。
检查胃管:
认真检查三腔双囊胃管的气囊是否松脱、漏气,充气后膨胀是否均匀。
确认通向食管囊、胃囊和胃腔的管道是否通畅。
找到管壁上45cm、60cm、65cm三处的标记及三腔通道的外口。
润滑胃管:
在胃管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和不适。
插管操作:
将三腔双囊胃管从患者鼻腔送入,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使胃管顺利送入至65cm标记处。
如能由胃管腔抽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已至幽门。
气囊充气:
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250~300ml(囊内压5.33~6.67kPa即40~50mmHg),使胃气囊充气。
用血管钳将此管腔钳住,然后将三腔管向外牵拉,感觉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
如仍有出血,可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200ml(囊内压4~5.33kPa即30~40mmHg),然后钳住此管腔,以直接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
固定胃管:
用宽胶布将胃管固定在患者面部,防止胃管脱落。
使用0.5kg重砂袋通过滑车持续牵引三腔管,以达到充分压迫止血的目的。
观察与护理:
定时由胃管内抽吸胃内容物,以观察有否继续出血。
每2~3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
保持胃管通畅,避免打折、弯曲或受压。
拔管操作:
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砂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
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嘱患者口服液体石蜡15~20ml。
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缓将三腔管拔出。
三、注意事项
操作前: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争取配合。
仔细检查胃管及配件是否完好、无破损。
操作时:
手法要温柔,避免咽腔及食道撕裂伤。
三腔双囊胃管下至咽腔时,要让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免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操作后: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如发现患者有不适或出血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插管后患者应保持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排出分泌物和痰液。
四、总结
三腔双囊胃管的使用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多个环节。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共同促进疾病的康复。通过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护理,三腔双囊胃管可以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